2015一年依舊是互聯網閃耀的一年。從年初總理的“互聯網+”,到習主席帶著諸多互聯網企業代表訪問美國,讓互聯網雖經歷股市動蕩依舊屹立不倒,為各夢想家指路引航。本榜單通過對近兩三年活躍在互聯網領域的新公司進行綜合考察,以此來讓大家對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新企業有更多了解。已上市或成立多年的公司不在此榜單涉及范圍內。
瘋狂創業熱漸冷卻,互聯網行業回歸理性
2015年雖然還沒走完,這對互聯網行業,尤其是初創企業來說,卻是有些經歷“人生百態”的感受。上半年的“牛市”與“總理的創業大街之行”,讓互聯網與創業兩個關鍵詞被心懷創業夢的人與團隊推至神壇,大有“人人創業”,“人人觸網”的勁頭。但這股過于狂熱的創業熱潮,如今已隨著股市的動蕩漸漸被現實的冷水澆滅大半。
有人說今后初創公司的融資將逐漸艱難,創業與互聯網也開始被人重新審視。一些人只看到小米的饑餓營銷,看到餓了么的瘋狂燒錢,對互聯錯誤解讀,讓一部分創業者走進誤區,將燒錢賺吆喝看做成功的商業模式。燒錢是難免的,吆喝是可行的,但燒錢和吆喝僅是手段,如何燒錢,如何吆喝才是諸多尚處于初創階段的公司真正該深入思考的。
現實的冷水已經潑下,各方資本對互聯網公司的投資也趨于謹慎,但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行業開始蕭條,而是回歸理性。對于真正有夢想、有實力的公司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關鍵詞:細化、垂直、科技、服務
由于大片市場已被太多先來者占據,競爭環境日趨激烈,過于同質化的產品與運營方向會制約公司發展。因此,大多公司選擇將自家產品向更細化、垂直的方向發展,諸如各O2O公司,以人們需求為出發點,將其細化分類,進而提供更垂直、細化的服務。同時,還有一部分公司,依托科技技術,向科技硬件產品發展,如無人機、3D打印等。
此外,今日的互聯網已經從“唯技術”,走到“唯人”的階段,即便是再高端的產品,或超先進的技術,都將以“服務”為最終目的。從需求入手,以服務為目的,成為當今許多互聯網初創公司共同的選擇,雖不保證百分百成功,但方向總是對的。
細化、垂直、科技、服務,互聯網行業的關鍵詞不僅僅是這些,但不論互聯網網如何瞬息萬變,只要抓住發展脈搏,深耕細作,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也就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