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年伊始,整個互聯網行業也像春天般散發著朝氣,不斷展現出新思想、新規則、新秩序。幾年間,每一家互聯網企業的誕生,都有伴隨著不同的新背景和新使命。
所列舉的企業,均有著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是迭代、極致、平臺、跨界……等等諸如此類。其中包含那些有著天馬行空的思想,晦澀難懂的技術,無畏探索未來的公司,并做了如下限制:一是創新互聯網公司的創立時間較短,限定于2010年以來所創立的公司,主要依托互聯網開展業務,并且企業價值得到資本的認同,獲得新一輪融資,包括公開和未公開的;其二,有一定的用戶數量,達到數百萬、數千萬甚至億級的用戶,在行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其三,對于已經上市和IPO的公司,不在本榜單的探討范圍之內,原因在于這些公司大多已經過發展沉淀,業務范圍和商業模式經趨于穩定。
從這些企業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共性:
① 需求導致創新
原先行業間存在的種種難以打通的壁壘,借由互聯網多了許多看不見的管道,直達用戶的需求;也多了許多光亮,讓行業的頑疾無處遁形。這也正是2015年為什么P2P(眾籌、理財)、電商(海淘、二手)、視頻(直播類)有些成了行業新寵的緣由。
② 本土化+迭代式創新
許多新互聯網公司的idea不可否認的是來自西方,但每一個有價值的企業,絕非簡單的Copy to China,而是經過本土化+迭代式的創新追尋自己的使命,將企業的價值主張融入到產品中,并且差異化的發展。這些新互聯網企業,并非顛覆性(paradigm-shifting)的從0到1,是將現有資源進行了重新整合和重塑秩序,比如說滴滴出行、小豬短租等等。
③ 融合式,或跨領域的結合
將許多好的idea融合在一起,或是將相關或跨領域的結合在一起。就像現在炙手可熱的樂視,蒙眼狂奔出了自己的特色“平臺+內容+終端+應用”,使不同行業間離散的點匯聚成了線,相鋪相成。例如:樂視影業的內容可以讓樂視手機、電視、APP受益,硬件和軟件還能反哺樂視影業,雙相促進。
④ 商務模式或運營方式的突破
在眾多企業中,無一例外,每一家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或是運營方式,不同于傳統企業的層級關系、業務流程。在提高企業運轉效率的同時,也突出了人文關懷,傳達企業的核心理念。
⑤ 專注于未來,或是探索新領域
對于未知的探索最令人著迷的,許多新興公司將目光專注于未來,或是探索新領域,亦或是付諸實踐一些天馬行空(out-of-the-box)的設想。像人工智能、新能源、電動汽車(硬件、技術、軟件等)、無人機、3D打印等。
都常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總的來說互聯網讓信息的不對稱被不斷打破,權利也必將隨之轉移。一方面,互聯網正變為人人皆可使用的工具,或者說是已近似于“水”和“電”這樣的基礎材料,人人皆可為之,另一方面,過低的門檻讓新晉互聯網企業,將進一步快速增加。回顧2015年,“寒冬”澆滅了許多公司,同時也給浮躁的互聯網行業帶來了理性,讓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初心與愿景。
幾千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是領先的,如今有人說中國人在創新上落后了,但創新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中國人的血脈。國內每一家新的希望創新的互聯網企業,本質上都在進行著一場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革命,不斷地格物致知,發現自己智慧與動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