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許多夢,有人在夢中找到了舍離不斷的真情至性,有人夢醒后悟到了生命的至理真諦。心無罣礙,意無所執,當跨越遍布滄海桑田的迷障,能活得逍遙自在,處得無來無往,或許是多數人最癡情的一方景象。
在見到郭菲前,很難想象她能用十五年時光為廣告行業詮釋什么是執著情深,什么是體悟當下。兩次創業,兩次以技術革新為突破口躋身互聯網廣告第一線,又用三年回到廣告需求方學習從事市場工作,這一切僅用“堅持”二字概括,既很難道清更言不盡意。
奧菲傳媒CEO 郭菲
走過一圈再看世界,趁這顆火焰之心仍在燃燒
中國廣告界向來喧囂,各路媒體從深度俘獲用戶到搶奪廣告市場,廣告代理公司為媒介資源爭得“頭破血流”的現象似乎早已司空見慣。因而如今能真正沉下心主攻廣告技術,并用革新力來捕捉用戶行為、改變廣告傳統投放路徑及模式,重新定義“精準營銷”的廣告公司并不多見。從這個層面上說,郭菲所領導的上海奧菲廣告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菲傳媒”)像極了其本人的行事風格。這首先得從郭菲頭十余年的個人經歷說起。
2003年,因為愛好逛“貓撲”和“灌水”,讓郭菲有機會接觸并與互聯網廣告結緣。在開墾這塊疆域伊始,她的多數工作是和當時中國第一批個人站長打交道,并借助早期廣告網絡聯盟系統實現廣告主的媒介投放需求。與此同時,當年中國門戶網站面臨嚴重泡沫,轉而大力發展移動端增值業務,不但撬動了互聯網流量經濟的第一根弦,更激發了郭菲以此為職業跳板的想法。在野蠻生長的互聯網初期,誰也不曾預料這種商業模式會走向何方。郭菲回憶道:“正由于移動增值業務的高速發展。互聯網行業迎來了較大的行業市場轉機,再加上那個時候還很年輕,就像現如今創業的90后群體一樣,想自己嘗試做點實事,于是在一家SP行業上市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后,即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創業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借助廣告技術的力量推動行業向前發展,用多元化的方式厘革行業舊制。”
不過,創業經驗的缺乏以及團隊對于技術和業務方向的分歧,使這段創業經歷最終只能草草收場。但正是這一年,讓郭菲對廣告行業的發展認識更加深刻,也讓她更加深信廣告技術的改造力量和團隊共同價值觀的核心推動作用。有過這段風雨,郭菲接著選擇到廣告的原始需求方接手市場工作,以尋找并探知廣告世界最為本質的綱目以及驅動創業和企業運行的真正機理。2009年,重回廣告界的郭菲仍從自己擅長的技術角度切入,由SEM(SEM:即搜索引擎營銷)開始掌握何為優質的用戶內容體驗及“爬蟲”的抓取應用。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幾段過往對于郭菲的二次創業奠定更多的是分析思維和掌控全局的能力。當走過廣告產業鏈上的每一道環節,能充分預知廣告生產過程所需面對的種種不確定性后,郭菲團隊悉心建造的“奧菲傳媒”啟航了。2011到2016年,“奧菲傳媒”已成長為一個成功在新三板掛牌的“少年”。
十五年,對廣告事業的這份執著,連郭菲自己也沒想得很透徹。凡音之起,由人心之動,物之使然。但正是這不知、不覺反證實了那驅動她向前邁進的源動力——對廣告和數字營銷的赤誠之愛。走完一圈再看廣告世界的那刻,郭菲的心就如火焰一般熾熱,情不知所起,或才可一往情深。
用隨心隨性的執拗,征服移動廣告的高山
另一方面,對郭菲二次創業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還在于其對探究未知世界的執拗。
2012年,移動類廣告已如浩瀚星空中那顆放出絢爛亮光的星辰,廣告主的移動廣告需求旺盛,各類手機廣告平臺百花齊放,LBS、社交營銷等全新的行業技術變革鋪天蓋地,一大批多年植根于此的廣告代理公司相繼冒頭。對移動互聯網廣告的變化有著敏銳感知,并曾在此領域有過創業嘗試的郭菲意識到,移動廣告的春天來了。
但如若不蹚水過河,征服高山,又怎能俯瞰這一縷春色?那時候,郭菲基于對未來市場的預判,將廣告技術全然提升至企業戰略支撐的首位,直到今天,“奧菲傳媒”總運營成本內的70%-80%仍劃撥到技術研發和運用上。2011年底,“奧菲傳媒”上線了其自主研發的第一版程序化廣告購買平臺(DSP:即Demand Side Platform,也稱需求方平臺),并引入第一批廣告主。這一套平臺為現如今“奧菲傳媒”其他子業務的成長鋪出一條路來——不但其構建的跨媒體程序化購買平臺及大數據管理平臺(DMP:即Data Management Platform)均圍繞此平臺架構衍生而出,并且,海量級數據、優質媒體資源的引入以及對多來源數據的分析處理,都是基于此平臺而實現。
用郭菲的話來說,二次創業過程中更需要的是融入理性,“公司的生存為上,我們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溫飽,而是高屋建瓴地遙看行業趨勢,為企業謀求更長遠的發展。”人不慢下來,怎能看清自己?人不從容,怎來得及做夢?因此,郭菲認為初創公司,最大的競爭力,同時也是最難能可貴的是能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想做的事情,適當慢下腳步并想清楚要做什么,比快馬揚鞭猛追對手或市場更考驗創業者。
“不要被自己嚇到”是郭菲的感慨,在她的骨子里,靠血拼造出路的時代已然過去,但用求新和創新的動力去捕捉別人暫時無法洞見的光景,一定可以洞察到未來商業模式的存在可能。
這種體悟當下的自在自由、這種被隨性隨行心境所掩蓋的執拗,能讓郭菲更順利地按自己設定的藍圖建造理想國,這座烏托邦的方位,或在高山之上,盡覽春景。
進入營銷大數據的金字塔原始層,描繪更清晰的用戶圖景
如果說前兩三年還處于移動廣告的市場教育階段,隨著手機用戶的增長,用戶在移動端停留時長的增加,行業技術模式的創新和發展,企業對移動端營銷或推廣意識、訴求不斷提升,現如今乃至未來3年,移動數字營銷已經真正拉開序幕并迎來其全力發展。在此趨勢下,郭菲持續將“奧菲傳媒”的整體戰略圈定在對廣告技術的探索征程中,包括在程序化購買平臺中的全面升級、擴容,幫助廣告主實現大數據介入的程序化購買等戰略。
隨著DT時代來臨,未來將有更多終端加入IT建設隊伍,業務跨界也將成為主流。“奧菲傳媒”要想進行最精準的用戶行為分析和肖像描繪,就必須要從生態建設的角度進入數據金字塔的原始層,甚至直接獲取部分“云”端的第一手數據。在這樣的機制下,“奧菲傳媒”于今年搭建了自有的大數據管理平臺,通過開放合作引入電信運營商、新華三等全方位的數據戰略合作伙伴。平臺搭建完成后,“奧菲傳媒”已擁有更為全面和深度移動用戶的畫像系統。
未來的幾年,大數據將上升為眾多企業戰略依據。通過數據畫像,企業會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消費者的特性,并且,通過數據畫像系統對人群放大(LOOKALIKE),使得企業將有更多元的方式獲取新增顧客和全新的增量市場。基于此,“奧菲傳媒”則利用自身的技術能力及營銷能力,為企業在數據策略、營銷策略上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而另一方面,三方數據(基于媒體和移動應用的數據、合作第三方的數據、來自用戶場景的數據)的大量匯入勢必對如何使用并有價值地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用郭菲的話來說,大數據就像“金礦”,在塵土之下尋覓到的人將其視為珍寶,搜尋不到或無法挖掘其潛力的人卻只能孤立無助。所以“奧菲傳媒”所做的努力,一是盡可能拓展其數據庫中具有精準畫像的用戶群體規模,二是苦練內功,通過成熟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對用戶行為需求做精準預判。
當然,實現這一規劃并不容易,數字營銷公司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無法實時追蹤用戶行為,而是如何對龐雜甚至海量數據的有效篩選,包括對數據源的量級和更深度的分析能力。因而大數據管理平臺不僅要注重數據的時效性、全面性,更需要在數據的應用過程中做最科學的算法和應用。隨著未來數據源的擴容,數據分析梳理、使用能力的增強,“奧菲傳媒”也將日趨重視對資金和相關尖端人才的注入。
以最融洽的方式,齊心協力做件最偉大的事
2016年,“奧菲傳媒”在數據層面完成了與運營商、新華三綠洲平臺等移動數據資源的全面對接,全面實現移動大數據場景營銷的戰略,并與騰訊、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暴風、阿里TANX、百度等媒體實現廣告資源對接。至此,“奧菲傳媒”數字營銷廣告平臺完成了在移動端日展示量20億,總展示量近百億的突破。 除此之外,“奧菲傳媒”也于去年成立了自身大數據的技術支撐和孵化基地——“奧菲傳媒全球大數據研發中心”。郭菲希冀以此為依托,用數據改變營銷行業,在技術層面引領中國廣告行業的發展。
前路迢迢,在創業的征程中,郭菲相信:“一切問題都是基于人的問題,前兩年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求更快速的突破,但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通過點滴的積累匯聚而成,都并非獨立存在,而有與其連接的萬事萬物。”現如今,郭菲管理企業時更注重的是團隊成員對共同價值觀的認可和對行業趨勢的共同判斷。這種內部一致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強企業方案方針的落地,增進人心的進一步凝聚。
“遇到這樣的人實在太難得,”這是郭菲發出的心聲,“去年,大數據營銷專家畢紅光博士加入‘奧菲傳媒’時,我問了他一句話,就是愿不愿意為中國數字營銷行業出一份力,用其多年累積的經驗為行業做出一些變革。”好在,畢博士也恰有這么一顆心。基于對價值觀的認可和對前方道路的共同追求,“奧菲傳媒”團隊凝聚為現在的集體,在這里沒有嚴格的上下等級劃分,大家都以最融洽的方式朝著一個目標走,即用各自方式把企業設定的那一件最偉大的事做好。這一點很容易,也很難。
“無知無畏”遵循的是本心,以此延伸的是樂觀灑脫的豁達
在郭菲自謙的語氣中,她常評價自己創業的勇氣多是“無知無畏”。從某種層面上觀之,“無知無畏”其實擁有更多的是褒義。縱使感性認識和思辨的理性認知再清晰都不如將理智歸于統一的強烈直覺。換句話說,類似的“無知”或許來的更酣暢淋漓。所以對于創業者,尤其創業成功者來說,“無知無畏”遵循的是本心,由它而生的是一種更豁達的無怒無敵、更能順乎自然發展的無嗔無我。
這也意味著,在行業為廣告人所設置的那一套循規蹈矩的舊制下,郭菲和“奧菲傳媒”并不甘愿死守牢籠。天地廣闊,“奧菲傳媒”在為數量龐大的廣告主提供專業細分、創新化服務的道路上,不斷拓展著各類優質媒體資源,并施展一套巧妙的組合拳,于它而言,所有的挑戰都只為還原數字營銷的真實價值,匯聚更多有識之士,甚至在意識層面上改寫中國互聯網廣告某些陳舊落伍的“游戲規則”。
對于未來“奧菲傳媒”的聚焦重點,郭菲坦言:“不能將大數據限定在某個專屬領域,如此,程序化購買便失去其本質意義和跨平臺購買的廣域空間。但隨著用戶訴求的更多元化,向下延伸數據價值,專注于移動端場景的數據應用,將是團隊所有人的征戰沙場。”對于其他,郭菲并不愿想得太遠。
的確,心靜下來,才能隨緣安然。正如物隨心轉,境由心造。以我觀物, 物皆著我色彩。
50多年前肯尼迪在《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演講中曾提到,之所以選擇登月,不是因為它輕而易舉,而是因為它困難重重。時無盡,空無界,物無量,當數字營銷連接著大眾的真與善時,郭菲和其“奧菲傳媒”正跨越著時空本質意義上的一切險阻。正如宇宙浩渺,意境無邊,都源于心中一念般,用大數據為廣告主做資源和廣告投放更優配置,用技術的波長丈量營銷乃至人性需求的價值,正是郭菲選擇的挑戰。這條路上,困難會有,但新的希望和曙光也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