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興起是超市郊外化與大型化的結果
超市在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的同時,卻也有不可忽視的缺點。比如,很多超市遠離購物者的居住區,需要交通工具的協助;賣場面積巨大,品種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購物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于是,一種能夠滿足購買需求的小超市——便利店應運而生。
1927年,便利店原型在美國誕生。1946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南方公司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即7-Eleven。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華堂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特許協議并在東京豐洲推出1號店。此后傳統型便利店作為一種獨特的商業零售業態,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發展。
70年代末,便利店在泰國和我國臺灣被加以推廣,而我國大陸的便利店行業起步則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便利店才進入我國大陸地區,且主要在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大中城市發展較快。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開設的可的便利店,以及其后相繼出現的深圳7-Eleven、華聯羅森便利店為我國第一批出現的便利店。
在成績的背后,問題也逐漸顯現
便利店以24小時全年無休的經營狀態,為消費者提供購物時間與地點的便利,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隨著電商的崛起,一些百貨商場、大賣場及快時尚品牌等線下零售業迎來了“關店潮”,便利店反而以強大的生命力在市場中取得了良好的業績。2016年我國便利店的滲透率從32%上升到38%,比網購還高3個百分點。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日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已接近10萬家,年銷售額達到1300億元。
這一系列的數據不禁讓人為之振奮,但也需明確便利店發展所面對的問題。首先,運營成本上升速度很快。目前,資本持續關注便利店發展,店鋪資源加速稀缺,未來租金成本上漲壓力仍然存在。此外,伴隨人力成本的上升,便利店人員流動性大所造成的人員成本將進一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水電等成本也保持著上升趨勢。運營成本快速上升將成為困擾便利店發展的重大問題。
其次,數字化初見雛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移動支付技術在便利店已經普及,但移動支付使用價值還需要進一步挖掘?!?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在37家樣本企業中,僅1家未引入移動支付,但移動支付占支付總金融樣本平均值為17%。因此,在技術滲透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激活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尤為重要。此外,半數企業引入了網購,網購占比約為11%,尚未達到理想水平。
當然,加盟機制不完善,會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也亟需解決。總而言之,便利店企業整體還存在一些不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企業自身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更是需要提升企業經營水平。
無人便利店或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此前,一篇名為《又一波失業潮來襲!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預計一年擴張5000家》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無人便利店竟然有如此之火?數據給出了答案。據公開資料顯示,繽果盒子自2016年8月在廣州中山地區測試以來,接待用戶數萬名,零偷盜事件發生,復購率高達80%。于是,繽果盒子預計一年內全國鋪設5000個盒子落地。
然而,這并不是唯一的案例。阿里巴巴已經推出“淘咖啡”,用戶可憑淘寶APP登記會員來進行支付。娃哈哈也與一家科技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將為無員工商店購買10萬套結賬系統。京東CEO劉強東也表示,要在全國開設50萬家京東便利店。羅森在上海香港廣場和萬象城開設兩家門店并進行零售自動化試點。7-Eleven和全家等大型便利店也宣布,將在2025年之前引入無人收銀系統。
這一切均讓眾人看到了無人便利店的風口已經到來。雖然目前無人便利店的發展之路還存在很多障礙,唱衰聲音也不少。不過就目前發展來看,跨越運營難題、技術困難等障礙,無人便利店的興起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