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集團歷經十五載風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名字。當我們回顧這段成長之路時發現,原來這家企業在一開始便深植開創者的基因。成就企業的不是這個時代,而是企業本身內在的驅動力。
何為開創者?就是敢為人先,把不可能變為現實
2003年,開創集團于山東成立。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開始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新浪、網易和搜狐已登錄納斯達克,淘寶也剛剛成立。盡管如此,山東卻還未真正接受互聯網春風的洗禮。從客觀來講,要想于此時此地在互聯網行業打開創業之門,并非易事。然而,開創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伯虎卻毅然決然。
開創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伯虎
在此之前,周伯虎由于生活環境等因素放棄了在阿里巴巴可觀的薪資待遇,回到山東就業。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山東所能給他的年薪剛及他在阿里巴巴的月薪。“這種反差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在多番思量之下,他選擇自己創業,并將目光投向了當時尚處于萌芽狀態的互聯網行業。
對此,他解釋道:“我很喜歡反思,為什么南北的就業環境反差這么大?原因在哪里?特別是我當時從事的互聯網這個領域,機會這么多,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大,為什么會在北方不成氣候?當時的結論是互聯網地域發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北方互聯網經濟的不興盛,所以,我看準了這種不均衡,在當時創業者還沒有風口意識的時候,我覺得我找到了山東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風口。”
一間不足十平米的房間、三個人外加一臺電腦,是周伯虎創業最初的狀態。開創集團在成立之初加盟百度,只是做單一的網絡技術與互聯網營銷。那時的周伯虎既是老板,也是業務員。盡管互聯網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為他帶來了創業機遇,卻也成為他開拓事業的掣肘。由于人們對互聯網的了解有限,互聯網營銷剛踏入山東地域時,用戶對推廣抱有懷疑,基本持觀望態度。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周伯虎并未退縮,硬是用了1個月零11天的時間拔丁抽楔,將公司從百度代理升級成核心合作伙伴“濟南地區總代理”。
“像這樣一個成立不久、員工數量少以及公司規模小的公司,能做百度的地區總代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卻將它變成現實。”
2006年,是開創集團成立的第三年。當時周伯虎在參觀亞馬遜之際,被亞馬遜推出的EC2震驚了。這款產品以Web服務的形式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能夠分析用戶需求并進行終端標簽化,使得企業可以通過“租賃”計算容量和處理能力來運行其企業應用程序。
“我們一直把互聯網當做是一種工具化的東西,用計算程式滿足使用需求,亞馬遜的云計算雛形,做的是智能化,互聯網可以主動梳理數據并進行分析。當時我就認定,這個東西一定會顛覆我們現在的互聯網,甚至顛覆現有的商業模式。”周伯虎憑借自己的洞察力看到了一個廣闊的未來。而在當時正值云計算元年,甚至有傳言說,國內真正懂云計算的人,可能最多不超過10個。
周伯虎在回國后第一時間組建了自己的技術團隊,潛心研究這一課題,這便是開創集團現有核心業務——開創云的前身。
2010年的國內,還沒有多少人看好云計算這一領域,周伯虎卻在業內率先提出了“云”的概念,并成立了開創云。
隨后,開創云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依靠自身的核心技術,獨立研發了智慧農業、智慧餐飲、智慧制造、智能社區、智慧物流、智慧校園、企業應用服務等專利產品和解決方案,讓企業共享云上資源,并幫助企業洞悉潛在需求,發現新的生態經營業態,降低運營成本,擴大市場規模。
時至今日,開創云為各行各業在新模式、新業態上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農業、家政、物流、金融等領域累計服務超過20萬家,已是國內領先的云計算與應用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而另一邊,EC2自正式發布以來,價值越來越大,已成為亞馬遜云服務生態系統的基石。
截至目前,開創集團開拓了包括百度事業群、開創云事業群、本地服務事業群、創投+事業群、開創傳媒事業群、互聯網金融事業群和開創大本營在內的七大板塊,累計服務了30萬余家企業用戶,蛻變為山東省互聯網行業的龍頭企業。
一路走來,開創集團不斷用行動證明著自己“開創者”的基因。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這種信念在一開始便已生根發芽。
“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選擇”
“現在我們的云計算團隊已經非常成熟了,也做出了很多優秀成果,但是我覺得還有可以突破的地方。”安逸似乎不是周伯虎的選項,也從來不是開創集團的目標。從最初的百度業務推廣到如今技術與服務并進的七大事業群,開創集團的事業版圖一直在不斷豐富,似乎永不滿足。
“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選擇。”回顧十五年來的發展,周伯虎這樣總結:“在重要的十字路口,有沒有選擇一條對用戶和合作伙伴有益的路,這很重要。”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時代在不斷更迭,企業便需要不斷進化。尤其是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轉型與創新已成為極高的訴求。
十幾年來,開創的事業群雖然從無到有已成規模,但是其每一個分支業務、每一個事業體系都是建立在用戶的需求和痛點上。解決用戶不斷增長的新需求、解決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是開創集團以不竭的生命力持續長大的原因,也是其面臨每一個十字路口時做出選擇的依據。
作為一個起步較早的互聯網企業,開創集團已經走過了單打獨斗最為艱難的日子。而一家企業,即使做的再大,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有限的”。意識到這種“局限性”的開創集團將“為新的互聯網企業搭橋修路”作為自身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8年,開創云開展孵化+投資的創業孵化服務,并聯合合作伙伴、城市合伙人、孵化企業、開發者,搭建強強聯合的共生組織,合力打造完整的云計算生態鏈,為用戶提供滿足企業“初創——發展——壯大——成熟——巨頭”5個階段的全行業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決方案定制服務。開創集團希望以此方式培育出更多互聯網科技項目,幫助企業共同成長,最終形成區域性互聯網產業集群。
“目前開創已在全國各地布局了多個孵化器,我們采用‘孵化+投資’的方式,用投資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個項目,如果項目不好,我們寧可空著。希望在開創云這個平臺上,企業都可以自己獨立生存,在各自行業中做大做強。”對開創集團而言,最重要的是賦能,“讓企業真正地成長起來,讓他們自己能夠造血,成為優秀的企業”。當優秀的企業越來越多時,將進一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振興區域經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用企業的力量助力山東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用戶需求始終是引領企業的關鍵所在。在開創云基礎上建設孵化器,“讓開創云成為沃土,播種之后,各種解決方案就會延著企業需求的召喚,在墻面上自由生長,最終形成一種可以快速覆蓋、互相鏈接的生態網絡。”開創集團將這種類似于小米生態鏈的模式定義為“爬山虎模式”。
爬山虎生態是從“孵化+投資”遞進至生態平臺最終形成共生組織。開創集團計劃在未來3到5年里,賦能100個企業,帶領企業在100個城市里遍地開花。屆時,開創云就會成為一個企業應用的超級市場,真正達成對不同企業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決方案。
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開創集團提供平臺服務來孵化獨立的經濟體,保持多元化,不斷搭建服務生態。這對平臺雙方而言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將形成持續的經濟循環周期。此外,這也是變相激勵開創集團內部創新的一種方式。“自己孵化的企業比開創還要優秀的話,肯定很尷尬,但是我不存在這種擔憂,創新是開創的企業發展基因,我們只會遇強更強,尋找合作機會,共享行業紅利,這樣也能讓企業獲得永恒的生命力。”
當下,開放邊界、共生成長是領先企業的核心特征。無論是新技術帶來的不確定性,還是行業水平的持續提升,其實諸多因素都注定了企業無法“獨善其身”。面對愈加嚴峻的挑戰,合作伙伴取代競爭對手是大勢所趨,實現“共生”是未來應對挑戰、尋求發展新生機的不二法門。
于開創集團而言,無論是內在力量的鞭策,還是外界環境的推動,“與用戶在共同成長”早已成為其必選項。
只有方向對了,后續所有的努力才能看見光芒。
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在開創集團的價值觀里有這樣一條共享:讓員工成為合作伙伴,共享公司成長。在其企業使命中,員工與用戶亦同樣重要:讓用戶與員工共同成長。
企業的職能是“整合資源,創新價值,創造財富”,而在企業擁有的資源中,唯有人才才能實現創新和創造。深知這一點的開創集團,一直在人才的“選、育、用、留”上不遺余力。
對于開創集團而言,好的人才不止是能力過硬,還更懂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更了解企業的發展和需求。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當員工與企業的價值觀保持一致時,企業上下所有人的行動都將指向同一個目標,如此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隊,達到1+1>2的效果。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沒有最好的員工,只有最適合的員工。因此,我們在不斷加大培養人才的力度,而且我們非常愿意做山東互聯網人才的黃埔軍校。我們堅信,只有行業的氛圍好了,人才多了,才能和同行、用戶、合作伙伴共同享受市場帶給我們的機會和成長。”
除了培養人才,還要留住人才。長期以來,人才流失一直都是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痛點。開創集團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公司員工更在乎什么。令人意外的是,排在前面的不是薪資,而是個人是否被尊重、被認可,以及想和上級成為好朋友。
基于此,開創集團內部不再論資排輩,而是讓那些價值觀良好、愿意發展進步、業務能力突出的人才脫穎而出,給他們提供快速成長的通道和進步空間,并加大提拔力度。同時,還會適當調整組織架構和管理層級,多出一些管理崗位和機會給更優秀的人。
“我希望能夠打破企業內部現有的發展模式,盡最大努力為員工提供人人創業、人人創新的企業氛圍。希望每一個部門都能實現公司化運作,每一個員工都是這個公司的主人。”為了實現這一點,周伯虎在開創集團內部提出了“人人都是總裁”的理念,為員工搭建創業的平臺,盡可能地向員工提供技術、資金等各方面支持。“我們喜歡能折騰的人才,要嘗試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工作地方、不同的磨練和挫折,因為總裁是需要經歷很多事情的。這樣你既要站在總裁的立場上,還要有總裁的思維。在享受總裁權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是企業主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開創集團一直以用戶的需求為指引,沿著對用戶有益的路徑不斷向上生長。而這種持續生長的能量則源于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
人才,才是將企業的一切愿景變為現實的關鍵所在。
起點的終點,是永無止境
十五年來,周伯虎白手起家,帶領開創集團一步步走到現在。1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20多項發明專利,“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中國云計算百強企業”、“國家高科技企業”、“山東信息化十大突出貢獻企業”等諸多榮譽無不在為開創集團的實力證明。
但,十五年的歷程,荊棘載途,堅持又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什么信念支撐我走到現在,我覺得首先應該是責任感,因為創業就意味著你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為跟著你創業的員工負責,所以是從來不敢松懈,而且還要讓跟著你的人,你的員工也不能松懈。”周伯虎不假思索道。
選擇自己要走的道路亦是在選擇責任,一旦責任加身,“堅持”便不止是為了不負自己,更是為了不負眾望。
多年來,開創集團積極推動互聯網科技與扶危濟困深度融合,充分調動開創集團社會資源致力于民間公益事業。截至目前,在其開展的“贏在開創·愛老慈幼”公益品牌活動中,參與的社會愛心活動與開創員工已逾3000人次,累計捐獻愛心基金近千萬元,幫助孤寡老人、殘障人士、失學兒童超2000人。
做受人尊敬的互聯網企業,是開創集團一直以來的成長愿景。什么樣的企業受人尊敬?無非是在肩負起對用戶和員工的責任之時,踐行好社會責任,回饋社會,回饋眾生。
企業也是重要的社會機構,它將一群同心同德的人組織在一起,共同創造價值,完成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美好事業。
因此,只要人類社會在不停地追尋美好,那么以此為責的企業,其發展便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