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晏河清的時候,人們往往體會不到“存小惡”給人們帶來的沖擊力,而在非常時期一個有意無意的任性的行為都可能觸及別人的“一米線”。
很多時候規則不是用來約束遵守規矩的人的,而是用來制約僭越規矩的人的,因為遵守規矩的人懂得拿捏進退的分寸,而破壞規矩的人善于踩踏本份的底線。
近來,一系列“出圈”的事件,悔不當初的結果也多是“任性”而為招致的 ,不作死就不會死就是對逾矩遮最質樸的誡勉,但善惡終有報則是對這些人最有力的鞭笞。
前兩天,一位45歲男子因違反新加坡“居家通知”條例,甚至在應履行相關規定期間執意要從新加坡出境,最終被剝奪該國永久居民身份并禁止其再次入境。眾所周知,作為世界上法律最嚴的國家,其至今仍保留鞭刑。在這個國家懲罰也隨處可見,亂扔廢棄物罰款,公共場所吸煙罰款、地鐵上吃東西罰款,甚至不沖廁所被抓住也會罰款。
剝奪永久居民身份也是相對嚴苛的懲罰了,對于當事人來說也只有啞巴吃黃連暗里叫苦的份兒了,而對于蠢蠢欲動的后來者則起到了殺一儆百的警示作用。
對于心存僥幸的人或許會覺得,新加坡的“鞭子”達不到自己的身上。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互聯網信息如此發達的當下,又有誰能逃脫十幾億網民的口誅筆伐呢?非但如此,政府零容忍的態度更是讓這些“小惡”更加無所遁形,一查到底的“追查令”也會接踵而至。
譬如,湖北省那位在疫情期間依然要享受干部待遇的退休廳級官員,就被拔出蘿卜還帶出了泥,在本人及其家人確診新冠肺炎后,不服從集中隔離、入院治療等措施,還大搖大擺地出入公共場所,此行為在曝光之后,網上一片嘩然,直到經相關部門調查之后,當事人也收到了相應的處分。
人們常說,“不是因為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在滔滔民意的“逼迫”之下,該官員還發了封網友不甚買賬的道歉信,依然想通過敷衍塞責來搪塞自己的過錯,字里行間都是處江湖之遠的散淡人的淡定與無奈。
事實上,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退休”并不誰的是安全防線,安全防線就是你做人的底線。
關于底線有時候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威海大潤發發生的那起因打架事件,也引起了讓人們對于底線問題的爭論。男女主人公在超市排隊結賬,彼此不小心蹭了一下,就有了雙方的口舌之爭。隨著矛盾的升級,兩位女主人公不僅亂扔人家購物車的東西,居然還把對方的口罩扯了下來,最終導致男主人公對女方用“拳頭說了話”。最終,打人的進了派出所,扯口罩的進了醫院。
評論區的網友也大體分成了兩個陣營,支持男方的一個網友表示,疫情非常期間,扯掉口罩無異于殺人生命,口罩背后就是一個家庭,沒了口罩,就沒有了生命的保護傘,萬一被傳染,家人怎么辦?支持女方的網友則認為,女的或許不對,但是男的打女的就是不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當然還有一些持網友其他態度。
在此姑且不論沖突雙方的誰是誰非,
求生欲畢竟是人最本能的東西,泰坦尼克沉船的時候盡管有很多紳士把生的機會讓給婦女、兒童和老人,但也不乏有女扮男裝蒙混過關的宵小之輩。
如果每個人都能守住各自心中的“一米線”,或許就可以將人性中的“惡”封印在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