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業 | 備注 |
---|---|---|
1 | 大北農 | 飼料、作物、養殖產業智慧科技服務 |
2 | 牧原股份 | 生豬飼養全鏈條智慧管理 |
3 | 隆平高科 | 智慧種業運營平臺 |
4 | 國源科技 | “數據+平臺+應用”的空間信息服務 |
5 | 云圖控股 | 種植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
6 | 吉峰農機 | 農業機械、物聯網服務商 |
7 | 通威股份 | 深耕現代農業與綠色能源 |
8 | 極飛科技 | 智慧農機、無人機 |
9 | 中科原動力 | 農田機器人、無人駕駛農機 |
10 | 禾大科技 | 數字農業服務平臺 |
11 | 極目機器人 | 雙目視覺感知和AI自主控制農業應用 |
12 | 博創聯動 | 全維度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
13 | 惠達科技 | 農機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
14 | 奧科美 | 智慧化農業供應鏈服務解決方案 |
15 | 麥飛科技 | 農業大數據服務 |
16 | 豐疆智能 | 農機自動系統、智慧農場解決方案 |
17 | 科百科技 | 農業物聯網與數據處理應用 |
18 | 云洋數據 | 智慧農業產品與解決方案數據運營服務商 |
19 | 大地量子 | 農業、林業、土地空間大數據SaaS/API與SDK |
20 | 海大集團 | 打造智慧養殖產業互聯網平臺 |
21 | 珈和科技 | 專注空間智能技術與大數據信息服務 |
22 | 慧云信息 | 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商 |
23 | 布瑞克 | 農業大數據+電子商務+增值服務布局農業 |
24 | 三一智農 | 一站式數字農服云平臺 |
25 | 翔創科技 | AI畜牧臉部智能識別 |
26 | 佳格天地 | 數據、遙感等農業全產業鏈數據支持和管理服務 |
27 | 智加科技 | 農田智能駕駛 |
28 | 北方天途 | 無人機全產業鏈服務商 |
29 | 叁拾叁信息 | 智慧農業綜合服務 |
30 | 數溪智能 | “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 |
31 | 邦伯農業 | 農業智能化信息服務體系研發與應用 |
32 | 愛科農業機械 | 智慧農機與數字化解決方案 |
33 | 中糧集團 | 智慧農業綜合服務 |
34 | 捷佳潤 | 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 |
35 | 拓攻機器人 | 農用植保無人機 |
36 | 海芯華夏 | 專注農業物聯網、大數據運營與服務 |
37 | 海睿信息 | 農業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
38 | 地利集團 | “億農批”平臺,農產品流通數字化綜合服務方案 |
39 | 博田自動化 | 人工智能賦能農業的機器人 |
40 | 洲濤智能 | 智能溫室大棚操控系統 |
41 | 聯適導航 | 農機智能裝備研發與應用 |
42 | 嵐江科技 | 農業種植管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
43 | 大疆 | 農業無人機、植保機 |
44 | 京東農場 | 打通智能化農場與食物輸送鏈條 |
45 | 愛農云聯 | AI人工智能農業平臺 |
46 | Rainet | 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系統 |
47 | 全豐航空 | 農用無人機植保服務 |
48 | 農博創新 | 農業、食品產業升級服務 |
49 | 托普云農 | 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商 |
50 | 北大荒 | 農業設備、機械、科技貢獻 |
51 | 阿里云 | 數智化生產、數字農場解決方案 |
52 | 小馬智農 | 農業物聯網、自動控制系統設備 |
53 | 中科曙光 | 物聯網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 |
54 | 蜂窩物聯 | 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 |
55 | 元豐科技 | 農業大數據、物聯網 |
56 | 南牧機械 | 機械化、自動化畜牧設備服務 |
57 | 悟牛智能 | 智慧農業管控云平臺 |
58 | 合眾思壯 | 精準農業系統方案提供商 |
59 | 昊一航空 | 農業植保服務的無人機 |
60 | 左岸芯慧 | 涉農主體數字產銷一體化經營管理模式 |
61 | 四川美豐 | 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
62 | 深農智能 | 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
63 | 啟飛智能 | 植保無人機整機解決方案 |
64 | 沃爾德弗 | 農業檢測硬件、物聯網軟件產品研發與應用 |
65 | 科沃信息 | 智能水肥體系 |
66 | 中科賽諾 | 農業精準數據服務提供商,農業大數據服務 |
67 | 小蟻大象 | 農業AI、數據融合,農場云平臺 |
68 | 賽通科技 | 農業智能設備與服務 |
69 | 匯豐農業 | 溫室建設、灌溉與檢測控制系統 |
70 | 象輯科技 | 農業地塊級氣象服務 |
71 | 新希望 | 現代農業+食品供應 |
72 | 漢和航空 | 智慧農機、無人機 |
73 | 賽為智能 | 農業植保全自主無人直升機 |
74 | 魚鱗圖信息 | 數據管理、挖掘、分析和應用等服務 |
75 | 司南導航 | 北斗導航,精準農業 |
76 | 海爾卡奧斯 | 推進農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建設 |
77 | 瀚云科技 | 農業上云、可視化、無人化 |
78 | 華測導航 | 農田、農機高精度定位信息數據服務 |
79 | 志信環科 | 氣象、水文、生態檢測系統集成與服務 |
80 | 簡耘科技 | 馬鈴薯微觀數據應用及服務平臺 |
81 | 北斗星通 | 精準農業地理信息、導航定位 |
82 | 星縱智能 | 智慧農業灌溉解決方案 |
83 | 特驅集團 | 農牧生態供應鏈整合 |
84 | 天翔航空 | 農用植保無人機 |
85 | 魯爾物聯 | 物聯網多場景應用 |
86 | 華為云 | 農業場景識別、數據量化 |
87 | 大氣候農業 | 農業全產業鏈大數據服務商 |
88 | 豐頓科技 | “智慧養殖”整體解決方案 |
89 | 谷上飛 | 農業無人機、植保機 |
90 | 智航無人機 | 農業無人機航拍 |
91 | 耘管家 | 物聯網農業精準服務平臺 |
92 | 酷農航空 | 農業植保服務的無人機 |
93 | 佳沃集團 | 整合現代農業與食品資源 |
94 | 阡陌科技 | 農業數據收集、管理、應用 |
95 | 大蚯蚓科技 | 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服務商 |
96 | 小雨農智 | 農業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硬件應用 |
97 | 獸寶網絡 | 專注畜牧業農業科技 |
98 | 中農網 | 推進構建新型農業生態 |
99 | 慧豬幫 | 專注豬場精細化管理 |
100 | 土地說 | 數字農業SAAS服務平臺 |
2022.07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德本咨詢聯調 |
所謂“生產”,既包括工業制造,也包括農業種植,兩者皆為國家經濟的基礎,缺一不可。然而,田間地頭,想要把農務工作做好并不輕松,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農活蘊藏著一系列的艱難與不易。
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已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勞作的精力與體力。而在科技的進一步支撐下,農業不僅講機械化更開始講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愈加廣泛,智慧農業開始發展,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效率。
農業未來在哪里
這些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較大成就,但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以科技支撐鄉村發展、為鄉村注入活力的需求更加迫切。
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帶動了傳統農企,還吸引了一批互聯網企業開始農業布局。農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正在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進行重構和升級,煥發出嶄新的面貌。
智慧農業是信息技術與農業決策、生產、管理和服務等方面深度融合而產生的,通過監控、有線無線傳輸、智能分析、聯動執行等功能達到數字化設計與應用、可視化表達、智能化管理的現代農業,不只是應用大型機械,更強調了人、機、物的全面連接。扭轉農業生產的方式,以多種現代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綜合應用為基礎,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升級已成為新的趨勢。
據《2021年中國智慧農業全景圖譜》,目前智慧農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是以北斗星通、新疆眾合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衛星導航及傳感器相關的企業;中游主要是以奧科美、極飛科技等為代表的無人機、農業自動機械或智能化養殖相關的企業;下游主要是北大荒、中糧集團等為代表的農產品生產相關的企業。有報告指出,結合中國農業產值,初步預估2021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達685億元,2022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743億元,同比增長8.5%,各類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農業科技、農業服務企業成為發展重點,智慧農業行業前景廣闊。
一方面,將農業生產進行全流程跟蹤式監測、管理,以數據驅動技術、資金、人才、物資,實現更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農產品種、管、采收、儲存、加工等工作;另一方面,為打通供需連接渠道,打造快速、高效、精準的農業產銷生態系統,重塑農業與消費者之間雙向互動關系,我國圍繞大田生產各方面展開的智慧農業探索,已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
而如何進一步發揮效用,成為當前智慧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科技發展與生產服務體系發展的要求下,首先要推進數據管理、智能化裝備更強、更深層、更廣泛的應用,還要解決如何讓人更好地應用新技術并且加快實現技術自主,支持少人化甚至無人化生產等問題。
鄉村發展,需要一點“智慧”
智慧農業作用于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的農作方式不但解放農民的雙手,更為現代農業增產提效打好基礎,已成為一條明確的產業升級之路。
這直接影響到傳統農業做工的方式,目前,智慧農業按領域劃分,形成諸如智慧種植業、智慧養殖業、智慧加工業等多個生產類型,按應用場景劃分形成智慧農場、智慧溫室、智慧加工廠等多個場所類別。結合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的農業平臺落地應用更加廣泛,實現了對溫濕度等作物生長環境進行實時測量、數據聯動灌溉、施肥等設計、遠程監控等功能,對減少人力物力投入,同時提升作物質量和產量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要素產生積極影響。
例如,北京市小湯山國家精準農業研究示范基地的蔬菜無人農場,通過蔬菜規模化生產,全生長周期的無人化管理,平均減少人工投入成本約 55%,分別減少水、肥、藥施用量 25%、31%、70%,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也降低了人工操作失誤導致的生產風險或人身安全風險,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的同時,提高農業整體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另外,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的轉變,對優質、綠色、安全、健康農產品的需求逐漸加大。因此,科學分析、數據記錄、精準控制、智能識別的新型農業平臺顯得更加必要,通過對“水肥藥”更精準的控制,既能緩解生產過程中對土壤、河流污染的情況,還能減少農作物的農藥殘留。還有智能識別系統,可以對成熟作物進行篩查,自動剔除顏色、形狀、霉斑等不合格的產品,食物質量檔次得到提升,市場認可度不斷增強,更實際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智慧農業滲透率不到1%,與荷蘭、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智慧農業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我國要躋身世界農業現代化國家第一梯隊,唯有加快部署智慧農業,推動智能裝備替代勞力,根本性地提高生產效率。
展望智慧農業的未來,加快數字賦能品種選育與智能裝備農業體系的有機融合,結合不同經營主體的特點、不同產業的需求,依次推進智慧農業發展,支持實現“機器替代人力、電腦替代人腦、自主技術競爭力增強”三大轉變,將進一步加強我國跟進世界智慧農業科技發展趨勢,也為解決我國農業質量效益不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農業是我國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得益于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我國在投入品減量、廢棄物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協同降碳的作用初步顯現。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體系,通過精準種植、養殖,減少農業系統碳排放,構建高效、生態、環保、低碳、智能、綠色為主要特征的現代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為推動智慧型生態保護建設、建立智慧生態保護與修復示范區、生態環境動態監測預警與智能監管提供方向,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加快實現“碳中和”的戰略選擇。
廣闊鄉村,大有可為
站在企業的角度,智慧農業會逐步細分出很多專業領域和市場,設備生產、應用軟件、服務等細化賽道還將涌現出一批專注型企業。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乃至衛星遙感也將會成為智慧農業最核心的技術,會滲透到農業過程的方方面面,行業還處在不斷發展之中,農業領域呈現藍海市場。
而站在社會的角度,智慧農業更將以其獨特的魅力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巨大活力,不僅勞作方式得到升級,還吸引、培育了大批高素質人才及新型職業農民,帶動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市場體系的完善,使鄉村呈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個人發展、生活富裕的美好圖景。
鄉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底色。有統計顯示,當前我國還有近6億的農民,縱觀歷史,沒有任何一個時期能離開農民的貢獻與犧牲,所以今天,農民群體、鄉村地區值得更多的關注與改善。讀懂鄉村才算讀懂中國,從智慧農業著手,深度了解農業、鄉村的經濟、社會與治理生態,未來發展將迎來現代化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