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業 | 數據庫 |
---|---|---|
1 | 螞蟻集團 | OceanBase |
2 | 達夢數據庫 | 達夢DM8 |
3 | 華為 | GaussDB |
4 | 阿里云 | PolarDB |
5 | 騰訊云 | TDSQL |
6 | 中興通訊 | GoldenDB |
7 | 神舟通用 | 神通數據庫 |
8 | 南大通用 | GBase |
9 | 東方金信 | SeaboxSQL |
10 | 科藍軟件 | SUNDB |
11 | 海量數據 | Vastbase |
12 | 亞信科技 | AntDB |
13 | 電科金倉 | KingbaseES |
14 | 瀚高股份 | HighGo DB |
15 | 虛谷偉業 | Xugu DB |
16 | 萬里數據庫 | GreatDB |
17 | 優炫軟件 | UXDB |
18 | 天翼云 | TeleDB |
19 | 巨杉數據庫 | SequoiaDB |
20 | 恒生電子 | LightDB |
21 | 飛輪科技 | SelectDB |
22 | 云和恩墨 | MogDB |
23 | 星瑞格 | SinoDB |
24 | 中國移動 | PanWeiDB |
25 | 易景科技 | 羲和數據庫 |
26 | 百度智能云 | GaiaDB |
27 | 愛可生 | ActionDB |
28 | 星環科技 | KunDB |
29 | 偶數科技 | OushuDB |
30 | 拓數派 | PieCloudDB |
2024.11 DBC/CIW/CIS |
砥礪前行
叫好不叫座,似乎是目前國產數據庫整體面臨的尷尬局面。
特別是在金融領域,國產數據庫的替代主要集中在辦公系統和業務系統層面,對于核心交易系統的數據庫國產化,眾多大型金融機構仍心存猶豫。畢竟金融行業一直倡導“無損運維”,業務架構和代碼調整以及不同數據庫平滑遷移的風險,讓這些機構在核心系統替換上不敢貿然行動。
據統計,目前銀行核心系統的國產數據庫替代率目前約為15%,證券和保險核心系統的替代率不超過20%。
從市場需求看,穩定性是企業和機構在選購時最為在意的因素,核心系統采用多副本的分布式架構基本成為標配。兼容性方面同樣是企業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企業完成數據庫國產替代需要2-3年的時間,評估和改造難度高,一旦兼容性出現問題,損失重大。同時,更換數據庫后,不僅需要考慮服務器、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適配性,還要考慮OA、ERP等應用系統的兼容性。
要實現“2027年完成100%國產化替代”的目標,目前看依然道阻且艱,需要甲方與乙方的共同合作,耐心應對過程中的坎坷與挑戰,才能確保國產化戰略的穩步推進。在這其中,售后服務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售后服務困境
信創數據庫在售后服務建設方面始終存在一個悖論:當數據庫產品銷售不理想時,廠商需要增加銷售投入以提升市場表現,然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研發、售前和銷售環節往往優先獲得資源,售后服務的投入只能被適度壓縮。這種壓縮直接導致了服務質量的下降,客戶在使用過程中無法獲得有效的售后支持,進而影響客戶口碑,進一步損害產品的市場表現,給研發側帶來更大的壓力。
由此,很多中小廠商極易陷入一種服務越差、用戶口碑越低、銷售越難的惡性循環,使得研發與銷售的壓力不斷增加。
同時,如果原廠的售后團隊足夠優質、定價合理,客戶就會過度依賴原廠服務。從而抑制第三方服務生態的快速發展。這種缺失,導致整個數據庫服務生態難以建立,形成了另一個悖論循環。
盡管許多國產數據庫廠商嘗試通過類似于開源生態的方式發展第三方服務能力,培養技術愛好者,但這種低成本的方式收效甚微。因為只有真正有經濟利益的驅動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和企業進入這一領域。
要想在售后服務、服務生態、知識庫建設以及第三方服務企業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數據庫廠商必須加大投入力度。然而,目前絕大多數國產數據庫廠商都處于虧損狀態,資金短缺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這不僅是小企業難以獨立生存的主要原因,也是整個國產數據庫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只有當部分企業通過市場擴張和技術創新實現盈利,才能逐步打破這一悖論循環,推動國產數據庫服務生態的健康發展。
(文/楚風)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