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品牌 |
---|---|
1 | 支付寶Alipay |
2 | 財付通(微信支付) |
3 | 云閃付 |
4 | 銀聯商務 |
5 | 國通星驛(新大陸) |
6 | 網銀在線 |
7 | 通聯支付ALLINPAY |
8 | 度小滿 |
9 | 易寶支付(Yeepay) |
10 | 首信易支付 |
11 | 京東金融 |
12 | 翼支付 |
13 | 銀盛支付 |
14 | 嘉聯支付 |
15 | PingPong |
16 | 暢捷支付 |
17 | 拉卡拉 |
18 | 沃支付 |
19 | 匯付天下 |
20 | 抖音支付 |
21 | 網易寶 |
22 | 富友支付 |
23 | Airwallex空中云匯 |
24 | 中金支付 |
25 | 隨行付Plus |
26 | 和包支付(中國移動) |
27 | 天星數科(小米支付) |
28 | 樂刷 |
29 | 快錢 |
30 | 壹錢包(平安集團) |
31 | 快捷通 |
32 | 銀聯在線 |
33 | 滴滴支付 |
34 | 瑞銀信 |
35 | 合利寶 |
36 | 美團支付 |
37 | 開店寶 |
38 | 聯動優勢UMP(銀信寶) |
39 | 連連支付LianLianPay |
40 | 盛付通 |
41 | 付臨門 |
42 | 理房通支付 |
43 | 易聯支付 |
44 | 現代金控 |
45 | 易付寶(蘇寧金融) |
46 | 花瓣支付(華為支付) |
47 | 快付通 |
48 | 程支付(攜程) |
49 | 付費通 |
50 | 新浪支付 |
2025.02 DBC/CIW/CIS |
整合與出清加劇
截至2025年1月,人民銀行已累計注銷了近百家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僅在2024年內注銷的支付許可機構就有8家。截至目前,存量支付牌照172張。
隨著《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的深入推進,第三方支付牌照整合仍將持續,一方面響應合規要求,主動兼并、注銷支付牌照;另一方面預付卡、收單機構可能在市場競爭中面臨業務萎縮、盈利困難等問題,從而主動退出第三方支付市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合規度和集約度將進一步提升。
有業內分析人士分析指出,注銷支付牌照一是監管政策調整,去年5月正式實施的《條例》對支付機構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監管要求;二是有些支付機構由于公司業務調整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決定終止支付業務;三是支付行業競爭加劇,監管處罰與債務不斷增加,促使機構陸續退出支付市場。
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已經開出數張巨額罰單。比如,因在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期間為3家跨境商戶辦理購匯及跨境付匯業務過程中,對交易信息的審查不符合相關管理要求,聯動優勢在2024年9月13日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罰沒合計8470.8萬元。
2025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將會延續整合和出清的趨勢。
支付+趨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圍繞商戶數字化需求的“支付+”正在成為支付機構未來的發力重點。
數字貨幣與區塊鏈:隨著各國央行數字貨幣(如中國的數字人民幣、歐洲的數字歐元)逐步落地,第三方支付平臺將加速與央行數字貨幣的對接,提供更便捷的法幣與數字貨幣轉換通道。區塊鏈技術也將進一步優化跨境支付的清算速度和成本,減少中間環節,解決傳統SWIFT系統的延時和高手續費問題。
生物識別與AI驅動:生物識別與AI技術的進步,讓指紋、人臉、虹膜等生物特征成為支付驗證的主流方式,人工智能則能夠通過分析用戶行為模式、設備指紋等數據,實現毫秒級風險攔截,減少盜刷和欺詐行為。
出海:隨著支付機構紛紛出海謀求增量,跨境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業務重點,同時,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一帶一路”等區域經濟合作的推進,建設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體系成為政策焦點,也有助于支付機構拓展商業版圖。
2025年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呈現技術融合、全球化競爭、監管合規并行的趨勢。
結語
當下,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面臨轉型抉擇,頭部支付機構占據主導地位,部分機構盈利能力下降,中小支付機構經營發展陷入困境,想要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洗牌”出局。
(文/朝瑾)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