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業 | 備注 |
---|---|---|
1 | 阿里巴巴 | 阿里云大數據&AI服務 |
2 | 華為 | 華為云大數據服務 |
3 | 騰訊 | 騰訊云大數據解決方案 |
4 | 巨量引擎 | 行業大數據分析服務 |
5 | 美團 | 大數據分析服務 |
6 | 百度 | 百度智能云大數據服務 |
7 | 三六零 | 數據安全服務 |
8 | 海康威視 | 大數據解決方案及硬件研發 |
9 | 聯通數科 | 一體化大數據服務平臺 |
10 | 小米集團 | 大數據服務 |
11 | 中興通訊 | 數據網絡、數據中心、數據庫 |
12 | 京東科技 | 大數據解決方案 |
13 | 寶信軟件 | 工業大數據服務 |
14 | 軟通動力 | 數據治理解決方案 |
15 | 用友網絡 | BIP智能數據服務 |
16 | 拓維信息 | 行業大數據解決方案 |
17 | 網易數帆 | 大數據管理與開發服務 |
18 | 東華軟件 | 行業大數據解決方案 |
19 | 廣聯達 | 建筑行業大數據服務 |
20 | 神州控股 | 數據治理/安全/創新/集成 |
21 | 合合信息 | 商業大數據服務 |
22 | 科華數據 | 數據中心軟硬件服務 |
23 | 四維圖新 | 位置大數據服務 |
24 | 云徙科技 | 數據智能解決方案 |
25 | 帆軟 | 全鏈路數據建設服務 |
26 | 數據港 | 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 |
27 | 拓爾思 | 大數據+人工智能服務 |
28 | 易華錄 | 數據湖、數據要素 |
29 | 千尋位置 | 高精準位置提供服務 |
30 | 太極股份 | 太極可信數據空間平臺 |
31 | 東軟集團 | 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 |
32 | 東方國信 | 一站式全鏈路數據管控平臺 |
33 | 匯量科技 | 數據智能分析服務 |
34 | 浙大網新 | 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 |
35 | 佳都科技 | 智慧城市與智慧交通大數據服務 |
36 | 新點軟件 | 數據要素運營服務 |
37 | 亞信科技 | AISWare BigData數據分析和挖掘 |
38 | 超圖軟件 | 大數據GIS技術體系 |
39 | 星環科技 | 大數據基礎平臺、數據庫、數據智能分析 |
40 | 同盾科技 | 分布式數據庫,信用數據服務 |
41 | 盤興數智 | 數智運營SaaS服務 |
42 | 海量數據 | 數據庫服務 |
43 | 山大地緯 | 數據智能平臺 |
44 | 航天云網 | 工業的大數據服務 |
45 | 奇點云 | 大數據基礎軟件服務 |
46 | 極視角 | 智能數據標注管理平臺 |
47 | 云天勵飛 | 智能計算與數據交易中心 |
48 | 企查査 | 企業征信機構數據查詢 |
49 | 普元信息 | 智能數據中臺 |
50 | 滴普科技 | 實時智能數據倉平臺 |
51 | 百分點科技 | 一站式智能數據管理平臺 |
52 | 國投智能 | 數據智能與安全服務 |
53 | PingCAP | 金融數據基礎平臺服務 |
54 | 格靈深瞳 | 深瞳靈犀數據智能平臺 |
55 | 浪潮卓數 | 綜合型大數據服務 |
56 | 玳數科技 | 大數據開發與治理平臺 |
57 | 云軸科技 | ZStack RDS 數據庫云平臺 |
58 | 巨杉數據庫 | 原生分布式數據庫引擎 |
59 | Nint任拓 | 電商大數據追蹤平臺 |
60 | OceanBase | 金融級分布式關系數據庫服務 |
61 | 德拓信息 | AI及數據智能服務 |
62 | 明略科技 | 數據智能服務 |
63 | TalkingData | 數據智能分析平臺 |
64 | 銀河水滴 | 視頻大數據分析服務 |
65 | 喆塔科技 | 工業大數據服務 |
66 | 遠舢智能 | 工業大數據服務 |
67 | 星河智源 | 知識產權大數據與整體解決方案 |
68 | 曼孚科技Mindflow | AI基礎架構與數據智能平臺服務 |
69 | 宏誠創新 | 實驗室生物安全在線數智監管平臺 |
70 | 秘塔科技 | 智能語義數據服務 |
71 | 矩陣起源 | 數據智能平臺技術和服務 |
72 | 數據寶 | 國有數據資產增值運營服務 |
73 | 中科世通亨奇 | 數據智能解決方案 |
74 | 鏈庫 | 冷庫領域物聯網大數據服務平臺 |
75 | 云通數達 | 數智交通服務 |
76 | 天創信用 | 大數據征信產品及解決方案 |
77 | 華院計算 | 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服務 |
78 | 華瑞指數云 | 智能數據存儲和數據管理 |
79 | 美創科技 | 數據安全服務 |
80 | 全拓數據 | 數據應用解決方案 |
81 | 惟客數據 | 線下大數據服務 |
82 | 繹維FOne | 企業數據處理和分析平臺 |
83 | 杉數科技 | 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 |
84 | Flow++ | 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服務 |
85 | 那美互動 | 新零售大數據運營服務 |
86 | 同略科技 | 政務大數據平臺 |
87 | 金篆信科 | 國產分布式數據庫研發 |
88 | 數位科技 | 線下數據查詢和智能分析 |
89 | 珈和科技 | 農業遙感數據解譯服務 |
90 | 清能互聯 | 能源大數據分析預測服務 |
91 | 麥港數據 | 行業數據智能服務 |
92 | 太驛微行 | 分米級遙感數據服務 |
93 | 安泉數智 | 數據安全服務 |
94 | 九有數據庫 | UDB-TX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 |
95 | 數翊科技 | 數據庫與數據倉庫服務 |
96 | 慧創科技 | 地理信息數據服務 |
97 | 海蘭云 | 海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服務 |
98 | 給力訊息 | 人工智能+大數據服務 |
99 | 碩磐智能 | 云原生數據分析平臺 |
100 | 芯途異構 | 異構計算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
2025.04 DBC/CIW/CIS |
“大數據殺熟”困境
大數據驅動時代,似乎每個人都在不自覺地成為平臺算法的“獵物”,“大數據殺熟”這個詞條也會隔三差五的登上網絡熱搜榜。
最新一條關于大數據殺熟的詞條是“年輕人開始反向馴化大數據殺熟”,這個熱搜詞條源于有人在社交平臺分享對抗大數據殺熟的攻略:“第一次搜機票,直飛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我就反復評論‘機票太貴了,買不起,不去了’。后來就變成了1903元”。網友總結這套操作背后的邏輯是通過特定的評論讓算法認為你對價格敏感,從而改變系統對你的畫像、從“想要進行跨國旅行的有錢人”變為“旅行取決于機票價格、沒什么錢的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在這個信息化、數據化的商業社會里,自己不僅僅是消費的主角,還是被平臺通過數據“定價”的對象。而通過改變行為、操控信息、規避數據追蹤等方式,年輕人開始通過自己的方式挑戰平臺的價格算法,用自己的力量,打破平臺對自己的數字操控。
在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下,用戶精準畫像成為了現實,而通過收集用戶精準畫像的數據,互聯網廠商的算法更是做到了“比你還懂你”。而年輕人反向馴化的背后,揭示的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數據隱私與價格公平的平衡。
但為何在相關監管部門的三令五申之下,大數據殺熟仍然屢禁不止?這是由于監管部門與互聯網廠商的技術不對等,以及消費者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沖突的結果。各數據廠商收集到的數據具體規則、數據權重是各廠商秘而不宣的東西,因此需要尊重知識產權的監管部門不能夠在互聯網廠商的服務器安插監控程序,也不可能從用戶看到的前臺界面來完成證據固定。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自己的數據權和隱私權,類似反向馴化大數據的用戶行為也將推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進一步變革。
AI與大數據:共生演進下的技術革命與社會重構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共生關系,本質上是數據驅動與算法優化的協同進化。AI技術的突破高度依賴海量數據的供給,這種依賴關系又推動著數據采集技術的革新,例如物聯網設備、智能傳感器與社交媒體的普及。
與此同時,AI技術也在重塑數據的價值維度。傳統數據分析聚焦于歷史解釋,而AI驅動的預測性分析能將數據轉化為前瞻性決策工具。例如,金融行業通過用戶行為數據訓練風控模型,可提前識別欺詐交易;醫療領域結合基因組數據與AI診斷系統,可預測疾病風險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這種從“描述性”到“預測性”的轉變,標志著數據從被動記錄向主動賦能演進。
在實時處理方面,AI與邊緣計算的結合改變了數據流轉模式。例如,自動駕駛汽車通過車載AI芯片實時處理傳感器數據,可在毫秒級完成障礙物識別與路徑規劃,而無需將所有數據傳輸至云端。這種“邊緣智能”不僅降低延遲,還減少了更多的帶寬消耗。
此外,生成式AI的崛起進一步擴展了數據處理的邊界,通過合成數據技術,企業可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生成模擬數據,解決醫療、金融等領域的數據獲取難題,推動模型訓練效率的提升。
未來趨勢將聚焦在技術普惠與可持續發展方面。垂直領域的深化如醫療診斷、法律文書分析等行業專用小模型因成本低、易解釋性強的優勢,將逐步替代部分通用大模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計算革命如液冷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供電等技術,將推動算力產業碳中和進程。
結語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通過AI煉化為智慧動能,驅動著醫療、制造、城市等領域的深度變革。未來,唯有建立開放的技術生態、健全的數據治理體系,才能實現“數據智能”的真正普惠,引領人類社會邁向更可持續的數字文明。
(文/螢火)
e-Mail:lab@enet16.com